專家:兩岸商標侵權問題會更嚴重
2009-01-04 兩岸商標法權威、勤業國際專利商標聯合事務所所長賴文平表示,兩岸已開端通過海基和海協兩會平臺協商知識產權爭議,去年大陸也放行“臺字輩”商標登陸,但隨著兩岸交流越趨頻繁,商標侵權問題將更嚴重。
賴文平是兩岸商標法權威,過去多起臺灣商標在大陸遭到搶注,舉凡西螺醬油、古坑咖啡、阿里山茶葉等實例,全靠他和智慧財產局多位專家來回奔走,才順利保住。去年,兩岸智慧財產局官員還舉行三次論壇,解決更多商標爭議。
賴文平表示,去年兩岸官方通過三次論壇,解決以往僵持不下的商標爭議,如爭議年的臺灣啤酒,已獲大陸核準申請商標,遭人冒用蓮花商標和名字的慈濟,也獲得大陸主管機關同意,愿意協助打假,這些都傳達出大陸官方的善意。
今年三次江陳會談上有關知識產權保護議題還將端上談判桌,在民間領域方面,兩岸繼去年的三次論壇后,還將舉行專利、商標、版權等論壇,藉助民間溝通平臺,解決更多的兩岸商標糾紛。
不過,賴文平仍憂心,兩岸交流更加頻繁,雙方的商標權爭議,也將更形白熱化,“最近報上說,兩岸故宮要交流,故宮登陸,就可能涉及兩岸商標鬧雙胞的問題,到時候怎么解決,都要花上一番工夫。”
他說,兩岸商標權保護,暫時無法做到雙方承認,也就是只要兩岸有一方同意業者獲取商標,在另一岸就自動承認,“現在的知識產權還做不到,但可以嘗試先談談『優先權』的問題。”所謂的“優先權”指的是,只要兩岸有一方核發業者商標權,業者就可根據商標權獲取日期,在另一岸也主張商標的在先權利,防止其他廠商惡意在另一岸搶注。賴文平坦言,大陸方迄今還未接受我方提議的優先權。
展望新的一年,賴文平認為,大陸的知識產權保護,將會比過去幾年好,大陸在去年頒布“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綱要”,確定5至10年,要提升大陸一批具有國際知名品牌的企業,此舉也會使得大陸在知識產權保護上,使立法更完善、執法力道更加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