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知識產權戰略制定工作辦公室一位負責人近日透露,《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綱要》(以下簡稱《綱要》)有望于2008年5月頒布。根據《綱要》,我國的目標是在2020年初步達到世界知識產權強國的水平。
該負責人介紹說,共有33個國家部委參與《綱要》的研究工作,《綱要》囊括了五大專題、20個小專題,包括科技創新、貿易發展等方面,此外還涉及了立法、執法等重要環節。《綱要》的目的是要實現國民經濟從粗獷式發展向集約式發展的轉變,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和知識產權競爭力作為發展戰略的基點及調整結構和轉變方式的中心環節,其指導思想是“激勵創造、有效運用、合理保護、科學管理”。
該負責人表示,國家知識產權戰略制定工作辦公室已經選擇了3個重點行業進行了戰略研究:發生糾紛最多的信息產業,受制國外專利最強的醫藥產業,以及未來最有競爭力的中藥產業。他同時強調,知識產權戰略不僅僅是一個保護戰略。在申請中國專利的個人和企業中,來自國外的數量多于國內。如果過度實行保護戰略,可能會更多地保護了國外企業和個人的利益,所以更應強調創新和運用能力。
他說,目前知識產權分散在很多部門管理,在法律層面既有沖突又有缺位,協調各個部委,把法律和制度資源重新優化配置是目前的緊迫任務。
據該負責人介紹,中國并不是首個將知識產權提高到國家戰略層面的國家。美國自20世紀80年代起,就陸續采取了一系列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和管理的重大舉措,日本在2002年制定了《知識產權戰略大綱》,提出“知識產權立國”的戰略。我國此次制定和出臺《綱要》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將使產業、行業和企業有可能在多個層次實施知識產權戰略。在定位方面,《綱要》制定的知識產權戰略服務于國家現有的三大戰略,兩者質檢相互補充、相互促進。
該負責人表示,《綱要》還提出了今后5年中預計實現的8項目標,包括體系建設、提高發明專利的數量和質量、培育一批具有核心技術知名品牌、培育一批能夠熟練運用知識產權制度的企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