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知識產權調查,今年6月份,美國初裁認定中國電池企業生產的無汞堿性電池,構成了對美國勁量控股集團和EVEREADY電池公司的侵權行為。
如果美國最終認定我國企業侵權成立,那就需要支付高昂的專利使用費,占浙江年產20%左右的約4億個電池,將面臨喪失價格優勢而出口受阻的情況。
面臨困局,浙江電池生產企業,選擇了另謀出路。據杭州海關統計,初裁結果出來后的第一個月,浙江省共出口電池1.8億個,價值1364.4萬美元,同比增長36.7%和45.1%,是上半年出口額最大的一個月。其中對美國出口188.7萬美元,下降16.8%,占全省出口額的13.8%,比今年1-5月所占比重下降5.1個百分點,美國市場出現萎縮。同時,對日本出口174.4萬美元,增長1.1倍;對東盟出口123.8萬美元,增長21.4倍。
目前,中國電池行業還在想方設法挽回損失,期望能在終裁時改變初裁結論。貿易專家指出,美國調查初裁,已經給我國的電池生產企業發出了警示。雖然我國出口電池從美國轉移到了其他國家,但隨著我國電池業產能的繼續擴大,其他國家和地區也可能對中國電池采用技術壁壘等進行貿易保護。因此專家認為,我國電池行業應該盡快提高準入標準,控制產能,并提高生產技術,增強出口產品的知識產權保護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