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連鎖企業杭州人家在南京未還未開張就先打起了品牌官司,只因南京的地產“杭州人家”搶先一步注冊登記了該商標,因對方開出了60萬元的品牌轉讓費的天價,杭州人家在協商未果的情況下不得不改頭換面,改成“錢塘人家”。
企業字號歷來誰注冊在先,誰就擁有使用權。因杭州人家并沒有申請全國性的商標,只擁有在本地的商標使用權,一旦需要開拓外地市場就得重新申請商標,在南京恰恰慢了一步,被人捷足先登。“杭州人家”在南京硬生生丟了老祖宗創下的老字號,未開業便在商標注冊上吃了虧。
無獨有偶,南京早在幾年前就曾創下大金鷹、小金鷹,大蘇寧、小蘇寧并存的“佳”話。對于大企業、老字號在品牌上的紛爭,專家表示了憂慮,呼吁國內企業趕緊補上知識產權的課程,才能避免企業無形資產被盜用的危險。
根據我國的商標法,品牌注冊實行“最先”原則,誰先注冊,誰就有發言權。小金鷹、小蘇寧的行為無可厚非,但從這件事情上,可以看出國內企業知識產權知識的薄弱,根本沒有自己品牌意識,被別人占了先機,白白地吃了啞巴虧。
今天的國內企業要發展,首先要樹立產權先行的觀念。國外的企業進入中國市場,如肯德基、麥當勞,第一件事就是完備知識產權方面一切注冊登記手續,臺灣的旺旺食品不僅在食品行業申請“旺旺”的商標,就連與食品沒有關系的其他許多行業也沒有放過,注冊了相應商標。
企業發展到一定規模,品牌附加值遠遠高于產品本身產生的價值,殊不知,可口可樂公司每年光轉讓商標就動輒上億美元。相比之下,蘇寧、金鷹的品牌白白被別人占用,卻沒有任何收益,正是國內企業知識產權空白的支付學費的典型表現。
同時,小企業在搭順風車的同時,也不要忘記考慮企業的長遠發展,對胸懷大志的企業而言,借光只能一時,而不能一世,這種打擦邊球的經營策略固有的巨大風險無法消除,那就是在先商標權人的訴訟威脅、在先商標權人反過來搭便車的可能性等等。這些風險將嚴重制約企業長遠的發展,反受其害。始終在大品牌的陰影之下,難以脫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