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法院受理的第一起汽車知識產權糾紛案昨天一審判決,歷經3個多月的法庭審理,北京第二中級人民法院駁回原告豐田公司全部訴訟請求,案件受理費80360元由豐田負擔。
豐田公司去年12月把浙江吉利訴至北京法院,指控中國一家民營汽車制造商吉利公司使用的美日汽車商標與豐田汽車商標近似,構成商標侵權。豐田還指控吉利公司在對外宣傳中打出“使用豐田8A發動機”的宣傳語,是不正當競爭行為,請求法院判令兩被告停止侵權,并賠償經濟損失人民幣1400多萬元。在今年8月份的庭審中,雙方搜集了數十項證據在法庭上針鋒相對。
豐田告吉利公司使用美日圖形商標與豐田圖形注冊商標近似,容易對消費者產生誤導,已構成商標侵權。
法院認為:將豐田圖形注冊商標與吉利公司所使用的美日圖形商標進行隔離觀察比對,憑借上述相關公眾的一般注意力,能夠判斷出二者在整體視覺上存在著較大的差異,兩個圖形商標主要部分的線條結構也明顯不同,相關公眾不會將二者混淆或誤認。
豐田告吉利公司宣傳時使用的“豐田”及“TOYOTA”文字構成對豐田注冊商標專用權侵犯,其行為構成不正當競爭。
法院認為:吉利公司在宣傳時使用“豐田”及“TOYOTA”文字,是對汽車發動機所具有的性能、來源進行說明,是向消費者介紹汽車產品配置的主要部件的技術、制造等來源情況。并未將“豐田”及“TOYOTA”文字作為汽車的商品標識予以使用,不屬我國法律規定的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的行為。
豐田告北京亞辰偉業汽車銷售中心賣的涉案美日汽車以及所實施的宣傳行為,構成對豐田注冊商標專用權的侵犯及不正當競爭。
法院認為:亞辰偉業中心銷售的美日汽車是由吉利公司制造和提供的,其所作宣傳的內容源于吉利公司,因此,也不會構成對豐田注冊商標專用權的侵犯及不正當競爭。
在起訴書中,豐田曾要求法院認定其豐田圖形商標、“TOYOTA”商標和“豐田”商標均為馳名商標。法院認為,吉利公司涉案的汽車與豐田涉案注冊商標所核定使用的商標屬于相同商品,判斷在與注冊商標相同或相類似的商品上,所使用的商標是否誤導相關公眾,以及該商標是否與該注冊商標近似,并不以認定該注冊商標是否馳名為前提。因此,豐田的涉案注冊商標不需要用馳名商標來特殊保護,法院在本案中沒有必要對其是否馳名做出判斷和認定。
雖然一審判決豐田公司敗訴,但法庭同時指出吉利公司在宣傳中確實有夸大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