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城仇洪根兄弟倆在1994年創辦了“江蘇長虹涂裝機械有限公司”,擁有了長虹商標,現在已經發展成為國內涂裝界名列前茅的企業。而電子行業巨頭“四川長虹”曾經為“長虹”商標與“江蘇長虹”打了2年的官司,最后國家工商總局裁決:電子類產品的長虹商標歸四川長虹;機械類產品長虹商標歸江蘇長虹。仇氏兄弟注冊“長虹”比四川長虹早了16個月,所以四川長虹也只能作罷。
裁決后,不想與人分享“長虹”的四川長虹協商買斷江蘇長虹的商標,但后者開價一億元,聲稱少一分錢也不賣。沒有達成交易,兩個長虹在兩個行業里不斷蓬勃發展。
近日,四川長虹又想從江蘇長虹手中購買洗衣機的商標,派專人來鹽城,價錢出到640萬元,到目前還沒有談攏。
近年注冊商標在很多企業來說,不單是為了自己的商品和服務領個“身份證”,而是當成參與市場競爭的重要武器。有些精明的個人和企業甚至將注冊商標作為“潛力股”待價而沽。不久前《劉老根》熱播,全國搶注“劉老根”商標的申請達到500多起。搶注商標這個新式武器用好了可以為將來的生產儲備無形資產,可以搭上知名商標的快車,甚至給競爭對手劃出“禁區”。意識和動作慢了的企業往往要為“遲一步”付出沉重代價。
與“搶注風”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大多數企業的商標意識還十分淡薄。鹽城市4.2萬家企業總共只有5080件商標,94%的企業沒有注冊自己的商標。蘇州觀前地區“老字號”云集,但其中六成未申請注冊商標。聲名遠播的“采芝齋”、“稻香村”均已被外省市搶注。揚州的瘦西湖,早幾年被一外地煙廠搶注成了香煙商標,今年“瘦西湖”又被外地注冊了服裝、食品、旅游用品等11類商品的商標,遭遇全方位搶注。 統計顯示,目前,我國產品申請海外注冊商標時,約有15%已遭遇搶注。現代企業必須有適應現代經濟的商標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