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知識產權指數報告2017》日前發布。《報告》顯示,自2010年以來,知識產權指數排名前10強的地區十分穩定,2017年中國區域知識產權指數前10強依次是:北京、江蘇、廣東、上海、浙江、山東、天津、重慶、安徽、湖北,其中北京連續8年領跑全國。
根據《報告》,多年以來,中國知識產權指數整體呈現“東高西低”的趨勢,即由“東部沿海地區”到“中部腹地”再到“西部邊遠地區”,逐漸降低。知識產權綜合實力指數前10強中,東部省份居多,后10位則以中西部地區為主。諾斯等經濟學家認為包括知識產權在內的產權制度的發展是工業革命發生發展的前提,中國區域知識產權指數區域分布的特點與經濟發展水平總體吻合。
分析2010年以來各省份知識產權指數排名情況,《報告》顯示,崛起最快的省份是安徽、廣西和陜西。其中安徽進步最為穩定,2010-2013期間大約在第14位和第15位之間,2015上升至第11位,2016進入了全國前10強,2017排在第9位。廣西進步最大,2010-2013期間徘徊在第24和第25位,2014和2015不斷攀升至第21位和第17位,2016和2017排在第16位,提高了9個位次。
值得注意的是,針對當前我國知識產權發展的階段特點和不足,《報告》今年首次推出專利質量指數。排名前10位的分別是:廣東、北京、浙江、江蘇、上海、山東、福建、天津、湖北和湖南。整體而言,東部省份專利質量指數較高,而東北地區及中西部地區專利質量指數較低。部分地區知識產權產出水平與專利質量差異較大,比如,排名知識產權產出水平第8位的廣西,其專利質量指數排在第31位,排在知識產權產出水平第7位的重慶和第10位的陜西,其專利質量指數分別排名第20、19位。(來源:中國經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