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知識產權指數報告2018》12月17日在京發布,報告提出了中國知識產權發展的九大主要發現。
1.排名前10強的省份長期穩定,北京連續9年穩居第一。從區域上看,渤海灣經濟圈有北京、天津、山東3個省份,長江三角洲經濟圈有江蘇、上海、浙江、安徽4個省份,珠江三角洲經濟圈有廣東1個省份。
2.各地區知識產權發展分化程度不減,排名10強省份間差距不斷縮小。
3.知識產權區域分布呈現“中心集聚,梯田擴散”的特征。
4.粵港澳大灣區戰略下,廣東帶動華南地區平均水平提高。廣東憑借粵港澳大灣區的政策優勢,知識產權指數由0.482上升到0.536,排名由指數報告2017的第三名上升到第二名,進一步縮小與北京的差距。
5.廣東專利質量領先,東部專利質量好于中西部。專利質量指數排名前10位的省份是:廣東、北京、浙江、江蘇、上海、山東、福建、天津、湖北和湖南。
6.部分省份知識產權產出水平與專利質量差異較大。與知識產權產出水平進行對比,專利質量指數排名前10名中,山東、湖北、福建、湖南分別位于知識產權產出水平指數排名的第11、12、13、16名。
7.部分西部省份進步顯著,東部地區個別省份呈現疲態。
8.專利和商標規模存在明顯區域特征,與經濟發展水平高度契合。專利與商標規模指數與當地經濟發展水平有較強的關聯關系,整體來看,專利和商標規模的區域特征較為明顯。
9.營商環境和生態環境制約中西部地區知識產權發展。如果用外商投資總額作為反映營商環境的指標,可以發現外商投資總額占GDP比重最低的10個省份,大部分是中西部地區。(來源:人民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