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悉,根據國家統計局批準執行的《知識產權服務業統計調查制度》,國家知識產權局知識產權運用促進司于2020年6月至9月對全國知識產權服務業發展情況進行了統計調查并形成了相關報告。報告顯示,我國知識產權服務業發展再上新臺階,并呈現出七大特點。
一是行業規模不斷擴大。隨著“放管服”改革的深入推進、營商環境的不斷優化,我國知識產權服務機構數量持續增長。截至2019年底,我國從事知識產權服務的機構數量約為6.6萬家,與2018年相比增長8.2%。2019年從事知識產權服務的機構中,專利代理機構有2691家,商標代理機構有45910家;代理地理標志商標注冊申請的機構有276家,代理集成電路布圖設計申請的機構有365家,從事知識產權公證服務的公證處1103家,從事知識產權法律服務的律師事務所超過7000家,從事知識產權信息服務的機構超過6000家,從事知識產權運營服務的機構超過3000家。
二是吸納就業作用持續加強。據測算,截至2019年底,我國知識產權服務業從業人員約為82萬人,較2018年底增長2.6%;2019年知識產權服務機構平均新進人數3.9人,比平均離職人數(2.8人)多1.1人,知識產權服務機構吸納就業作用明顯。調查顯示,知識產權服務業從業人員中,大學本科及以上學歷占75.5%,從業人員能力素質層次較高。
三是效益水平穩步提升。據測算,2019年全國從事知識產權服務的機構共創造營業收入約2100億元,同比增長13.2%;知識產權服務機構平均營業收入318.2萬元,同比增長4.0%。其中,專利代理機構總營業收入為405.2億元,同比增長18.8%。
四是集約化發展勢頭顯著。2019年代理專利申請量排名前100家的專利代理機構(占全部專利代理機構數量的3.8%),代理的專利申請量占2019年全部代理申請量的35.8%;2019年代理商標注冊申請量前100家的商標代理機構(占全部備案商標代理機構數量比例不到0.22%),其代理商標注冊申請量占2019年全部代理申請量的34.7%。超過一半的知識產權服務機構集中在北京等5個省市。
五是服務支撐創新作用進一步顯現。2019年,專利代理機構代理發明專利申請共118.4萬件,占2019年發明專利申請總量的84.5%(即代理率為84.5%)。2019年,專利代理機構共為39.7萬家企業申請人提供代理服務,較上年增長16.0%。第二十一屆中國專利獎獲獎專利中,90.7%委托專利代理機構代理。2019年商標代理機構代理的商標注冊申請占全部商標注冊申請量的91.7%;服務機構代理地理標志商標注冊申請1455件,代理率為95.8%;服務機構代理集成電路布圖設計申請4789件,代理率為57.6%,同比提升3.8%。知識產權服務機構服務創新主體、支撐創新發展的作用進一步顯現。
六是新模式新業態快速發展。調查顯示,“互聯網+”知識產權服務模式快速發展,2019年商標注冊申請代理量排名前30家的代理機構中,20家左右為“互聯網+”平臺模式。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廣泛應用于專利預警、分析咨詢、文獻翻譯、知識產權維權證據收集等場景,促進知識產權服務標準化、精準化、智能化,降低成本、提升效率。專業機構從事特定產業的專利侵權分析咨詢、海外訴訟許可談判盡職調查等細分服務,知識產權服務分工日益細化、服務鏈條不斷延伸、服務效率顯著提升。
七是行業發展信心顯著增強。調查顯示,60.6%的服務機構認為知識產權服務業市場環境未來一年預期優于2019年,高于上一年調查比例;營業收入預期、薪酬支出預期、辦公場所是否增加預期、錄用人數是否增加預期等調查結果也均高于上一年。對上述5個預期的調查結果賦值,形成知識產權服務業發展信心指數,測算結果為60.4分,高于榮枯分水線數(50分),較2019年提升了10.2%,表明我國知識產權服務機構對未來市場發展具備較強信心。(來源:國家知識產權局政務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