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個省區市上半年地區生產總值“放榜”。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廣東、江蘇GDP進入“5萬億元俱樂部”;湖北克服疫情影響實現“逆襲”,經濟增速升至“正數第一”。值得注意的是,在這些表現突出的地區,信息通信技術制造業、新裝備制造業、醫藥醫療產業等知識產權密集型產業發展均呈現蓬勃態勢。
今年的各地經濟半年報中,這一趨勢尤為顯著。長期穩居GDP排行榜第一名的廣東省,近年來一直在努力推進知識產權密集型產業的發展。今年上半年,廣東新建40個省級高價值專利培育布局中心,支持知識產權密集型產業關鍵技術專利布局,并組織開展半導體及集成電路等5個產業專利導航。在廣東省的大力推動下,其知識產權密集型產業不斷發展,區域創新綜合能力不斷提高。上半年,廣東省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0%,知識產權經濟效益顯著,為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強大動能。
GDP同樣突破5萬億元大關的江蘇省,是我國最早建立知識產權密集型產業統計分析制度的地區。該省針對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專利、商標和國民經濟行業中的經濟數據等進行量化分析,引領和提升重點產業知識產權核心競爭力,推動區域產業轉型升級。數據顯示,2018年,江蘇省專利密集型產業增加值超過1.5萬億元,占全省GDP的比重為16.27%。知識產權密集型產業對江蘇經濟的支撐和引領作用顯著。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最嚴重的湖北,今年上半年經濟運行總體也呈現持續恢復、快速增長、質效提升的良好態勢。知識產權密集型產業在疫情的沖擊下展現出了令人驚訝的韌性,規模以上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1.7%。特別是在醫藥醫療產業,一大批知識產權密集型企業不僅成功抵御疫情沖擊,還逆勢上揚。
國家知識產權局戰略規劃司有關負責人介紹,在我國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當下,知識產權密集型產業作為創新資源集聚、創新動力突出的典型代表,已經成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相信在未來,我國知識產權密集型產業會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促進實體經濟發展方面發揮更大作用。(來源:中國知識產權資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