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知識產權局印發通知,確定2021年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示范區籌建名單,組織各地按照《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示范區建設管理辦法(試行)》要求,遵循高標準建設、高水平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工作原則,開展示范區籌建工作。
2021年確定籌建的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示范區,主要呈現以下特點:一是地域代表性強,示范區包括西湖龍井、五常大米等46個單一產品示范區,以及陜西富平、四川漢源等4個綜合示范區,分布在29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二是保護種類多,示范區域內地理標志涵蓋初級農產品、加工食品、道地藥材和手工藝品等多個類別;三是知名度高,遴選庫爾勒香梨、霍山石斛、汝瓷等久負盛名、家喻戶曉的地理標志進行保護示范,其中33個地理標志列入《中華人民共和國與歐洲聯盟地理標志保護與合作協定》;四是綜合效益高,示范區域內地理標志專用標志使用企業2444家,直接年產值達1300億元,產品附加值高;五是聚焦鄉村振興,示范區覆蓋18個中西部省份,涵蓋26個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集中連片特困地區以及“三區三州”,助力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下一步,國家知識產權局將聚焦嚴格地理標志保護,深化地理標志管理改革,健全地理標志保護體系,力爭通過三年建設,提升示范區地理標志知名度和市場競爭力,增加地理標志產品市場附加值,發揮對區域特色經濟發展的帶動引領作用,形成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強大合力,全面提高區域經濟、社會、生態發展的綜合效益。(來源:國家知識產權局政務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