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知識產權局發布《2021年中國專利調查報告》。調查數據顯示,現階段,我國專利轉移轉化狀況保持活躍,有效發明專利產業化率持續提升,產學研合作創新成效顯著,國內知識產權保護環境穩中向好。
一是我國有效發明專利產業化率穩中有升。2021年,我國發明專利產業化率為35.4%,較上年提高0.7個百分點,近3年來呈上升態勢,近5年穩定在3成以上。作為創新的主體,企業的有效發明專利產業化率達到46.8%,較上年提高1.9個百分點。從企業規模看,大、中、小型企業發明專利產業化率分別達到47.1%、54.6%和47.7%,均較上年有所提升。
二是產學研合作有效帶動專利產業化水平提升。調查顯示,產學研發明專利中,以高校為第一專利權人的產業化率達到22.8%,是高校平均水平的七倍以上;以科研機構為第一專利權人的產學研發明專利產業化率為25.8%,高于科研機構平均水平約10個百分點。數據還顯示,產學研合作發明專利的產業化平均收益超過企業平均水平32.5%,產學研合作提升經濟效益作用明顯。
三是我國知識產權保護環境整體向好。2021年,我國企業遭遇專利侵權后采取維權措施的比例為76.4%,較上年提高2.5個百分點,企業專利權人應對專利侵權更加主動。我國專利侵權訴訟案件的法院判定賠償、訴訟調解或庭審和解金額在100萬元以上的比例為16.3%,較上年高出9.0個百分點,表明我國知識產權侵權違法成本正不斷提高。
國家知識產權局戰略規劃司負責人表示,為落實《“十四五”國家知識產權保護和運用規劃》關于“加強知識產權轉移轉化成效調查”的工作部署,2021年專利調查工作進一步優化了調查方案,針對專利產業化率及其收益情況、專利保護等方面開展重點專題分析。《報告》已連續第六次向社會公開發布,為相關政策決策提供了有力的數據支撐,同時也成為社會公眾了解我國知識產權事業發展狀況的重要窗口。
自2008年起,配合《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綱要》的頒布實施,中國專利調查應運而生,已連續開展15年。多年來,在各級地方知識產權管理部門和調查對象的大力支持下,調查工作不斷深化、日臻完善。“十二五”時期,調查內容逐步拓展到專利創造、運用、保護、管理和服務全鏈條,專利抽樣從授權專利擴展到有效專利,并陸續針對PCT專利申請、中央企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等開展重點調查。“十三五”以來,調查發布機制不斷完善。自2016年首次公開以來,中國專利調查報告受到國際國內廣泛關注,調查結論被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等引用,調查成果被人民日報、新華社等媒體多次報道,調查分析內容被高考語文全國卷采納,為宣傳普及專利制度、增強全社會創新意識起到了積極作用。(來源:國家知識產權局政務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