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中國駐美大使秦剛發布推特表示:“過去十年來,中國知識產權保護滿意度總體評分顯著提高。中國政府有信心也有能力確保世界各地的企業獲得公平、嚴格的知識產權保護”。
近日,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公布的一組數據,同樣顯示了合資企業和外資企業對中國知識產權保護環境的認可:2021年,國外申請人在華取得發明專利授權和商標注冊同比分別增長23%和5%,充分說明其對中國知識產權保護環境的認可。2021年,合資企業和外資企業對知識產權保護的滿意度得分相對于“十三五”初期分別提升4.52分和2.36分。
立法科學精準 執法及時有力
2021年中國知識產權保護社會滿意度達到80.61分,創歷史新高,相較于調查啟動之初的2012年提高了16.92分,連續兩年邁過80分門檻,整體步入良好階段。在今年9月6日國家知識產權局召開的例行新聞發布會上,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新聞發言人、知識產權保護司司長張志成表示,這些變化充分展示了中國知識產權“嚴保護”“大保護”“快保護”“同保護”方面取得的明顯成效。
2021年調查結果顯示,在滿意度評價體系的五個一級指標中,全社會對法律政策的滿意度最高,得分達到83.26分。張志成介紹,這十年,中國高度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工作,對知識產權事業發展作出重大頂層設計。在頂層設計框架下,中國在法律政策制修訂方面進一步彰顯知識產權嚴保護,各類法律法規密集落地,不斷加大對知識產權侵權行為的懲處力度,為權利人、創新者護航。
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近年來制修訂的一系列部門規章,正是積極回應社會公眾關注、維護權利人和社會公眾合法權益的例子。發布會上,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條法司副司長何越峰介紹,在專利商標審查審理標準方面,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在《專利審查指南》修改草案和《商標審查審理指南》中,對非正常專利申請行為和不以使用為目的的惡意商標注冊申請行為的適用要件作出規定,對上述行為進行有效處理;繼2017年修改后、現在正在修改的《關于規范專利申請行為的若干規定》,作為確認和處理非正常專利申請行為的重要法律依據,將完善審查處理程序并使其更加公開透明,更有效應對非正常專利申請行為。
立法有方向,執法有力量。十年來,中國知識產權執法保護力度不斷增強。中國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執法稽查局副局長王松林在發布會上介紹,關系人民群眾健康和財產安全的商品是中國知識產權執法的關注重點,執法力度不斷加大,典型案件定期曝光。數據顯示,全社會對中國執法保護的滿意度得分從調查初期的58.45分大幅提高到了2021年的80.95分,近九成的受訪群體認為行政執法和司法保護效果進一步提升。
集中核心力量 暢通“毛細血管”
十年來,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會同地方和相關部門在中國26個省(區、市)建設60家知識產權保護中心,面向省、市優勢產業,提供集快速預審、快速確權和快速維權于一體的“一站式”服務。今年上半年,上述知識產權保護中心共完成維權相關案件約1.6萬件,受理專利預審案件6.4萬件,有效滿足了創新型企業的需求,服務滿意度保持在較高水平并持續提升。
十年來,中國31個省(區、市)知識產權保護社會滿意度得分全面大幅提升,中國知識產權保護社會滿意度先后跨越了70分和80分兩個大臺階。在張志成看來,中國在知識產權領域開展的工作、對知識產權的重視和取得的成績獲得了全社會更多認可,不僅“量”的提升清晰可見,也體現了知識產權保護工作“質”的轉變。(來源:中國知識產權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