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在第十三屆中國國際商標品牌節首日的論壇活動中,集佳律所高級合伙人張亞洲律師作為北京商標協會專家委員會成員應邀參加了“知識產權出版社沙龍—新一代人工智能加速商標產業創新變革”論壇,并發表主題演講。
張亞洲律師圍繞“利用人工智能解決知識產權保護中的難點和痛點”這一主題發表深刻見解。他認為,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快速發展,目前人工智能在知識產權領域已經得到很多應用,在商標保護、外觀設計、發明和實用新型專利保護方面都得到了深入推廣。但人工智能在知識產權領域的應用仍存在一些問題,包括:基于深度學習最新技術路線生成的應用技術使用難度大、尤其是與知識產權實務工作融合成本高,實際使用情景有限;雖然已針對人工智能與知識產權實務結合進行了研究和應用,但此類研究較為分散且不成體系;基于神經網絡架構模型開發的ChatGPT已迅速成為現象級事件,但在知識產權領域至今尚未有相關的追蹤研究或應用;尤其在知識產權行政和司法保護中鮮有引入人工智能的先例,缺乏有關研究。
張亞洲律師認為,針對當前在知識產權保護中存在的一些難點和痛點,人工智能大有可為。例如,在商標領域,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查證注冊商標的使用以及其知名度,合理確定注冊商標的保護范圍;利用人工智能搭建的模型針對是否會造成相關公眾混淆誤認進行推演,便于裁判者合理行使自由裁量權;還可以利用人工智能處理賠償涉及的數據。在專利領域,利用人工智能檢索并評估專利穩定性,確定授權專利保護范圍,以及解決專利侵權比對中的問題。在證據和法律文書方面,人工智能對于存證、證據發現、輔助裁判者認定證據的真實性以及合法性、案例檢索分析以避免同案異判等難點均可以發揮重要作用。此外,還可以應用人工智能對知識產權進行風險評估及風險排除。張亞洲律師的演講引起與會觀眾強烈興趣,張律師也針對提問一一給以解答,現場互動頻頻,氣氛熱烈。
本論壇還邀請了來自政府部門、創新企業、服務機構、藝術家等領域的專業人士,大家共同圍繞人工智能新技術方面的知識產權制度、法律框架體系、生成式AI是否可版權化、可專利化等熱點話題分享了他們的見解和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