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裕集團申請注冊“解百納”商標厚,引發了國內30多個葡萄酒商介入這場商標斗爭之中,成為國內最大的葡萄酒商標糾紛。11月3日,長城、王朝等葡萄酒業巨頭聯合向國家工商總局反對張裕注冊“解百納”商標。有業內人士分析,這場中國葡萄酒業有史以來牽涉企業最多、影響最大的商業糾紛,將可能使葡萄酒業的競爭格局發生重大變化。
關于解百納的起源有兩種,一種來自張裕——1931年,當時兼任張裕經理的中國銀行行長徐望之及一批公司和銀行人員,決定秉承張裕創始人張弼士倡導的“中西融合”理念,取“攜海納百川”之意,將這種高檔葡萄酒命名為“解百納干紅”。從那以后,解百納干紅就一直是張裕的核心子品牌。
另一種說法來自其它葡萄酒廠家,如長城、王朝、新天、威龍等,這些廠家認為,解百納一詞是由法文“Cabernet”翻譯而來,解百納干紅的一些主要原料(赤霞珠、品麗珠、蛇龍珠)的英文字母都有一個共同的字頭——“Cabernet”,所以它是紅葡萄品種的中文名稱。
長城和王朝還認為,“解百納”是一種工藝,就如米酒中的“雙蒸酒”、“三花酒”一樣,工藝是不可能注冊為商標的。如果張裕注冊解百納成功,對葡萄酒行業將是沉重打擊。
葡萄種植的權威機構中國農學會葡萄分會稱,我國葡萄品種近千余種,在已正式公布的葡萄品種名錄中,沒有“解百納”這個品種。“解百納”首先出現是在上世紀30年代,當時山東張裕葡萄酒公司所生產的一個紅葡萄酒品牌稱之為“解百納”,但在全國葡萄學術界和生產上一直沒有應用過“解百納”這個葡萄品種名稱。葡萄品種中也沒有“解百納”這個品系。中國園藝學會葡萄與葡萄酒分會、中國釀酒工業協會、中國食品工業協會等專業機構則在不同程度上支持張裕的說法。
解百納干紅實際已成為中國中高端葡萄酒的代名詞,在葡萄酒業中占據舉足輕重地位,且利潤頗為豐厚,如此肥肉,眾葡萄酒巨頭自然不甘其旁落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