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便宜坊將其產品“蔬香酥”烤鴨向國家知識產權局申請了專利。為烤鴨申請專利,這在國內還是第一家。
如果申請專利的是一些新產品或新工藝,還不叫人吃驚,但便宜坊申請的是北京的名吃、可以稱之為城市名片的北京烤鴨,就很有一番深意了。
北京烤鴨有著悠久的歷史,是北京食文化的象征,但這一名牌卻屬于地域性特產。對地域性特產的保護,一直是專利保護的難點。既然法律規定不允許企業以某一地域為注冊商標,也就帶來了名牌的泛化。比如烤鴨,目前北京大街小巷的飯館酒店大都會做烤鴨,都可以打出北京烤鴨的招牌,這就是名牌的寄生。作為北京烤鴨業中的一個企業,既可以享受到這種名牌效應帶來的好處,但同樣會受到名聲受損的株連效應。比如最近一段時間被炒得火爆的金華“毒火腿”,誰能說對自己的產品高度負責的企業就不會受到株連?
為了避免名牌的株連效應,依托于地域性名牌中,再創出自己的特有名牌,既是企業發展的方向,更是避免受到株連的一個明智選擇。但這種創新必須要突出自己的企業特色。便宜坊通過創新創制的“蔬香酥”烤鴨,有別于其他北京烤鴨,便是為自己品牌定制的名片。
“蔬香酥”烤鴨因申請了國家專利,受到法律的有效保護,避免了其他企業的仿造,保證其惟一性,因為自己的惟一性可以避免受到株連。只有企業意識到地域性名牌的“雙刃劍”性質,才可能走出徹底享受名牌的誤區,為自己創造名牌的同時,更是保護地域性名牌的開始。